來源: 醫(yī)藥衛(wèi)生報
眼部手術之前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患者的眼眶模型,幫助醫(yī)生熟悉手術部位的具體情況,增加手術的精確度。近日,河南省立眼科醫(yī)院采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完成眼眶骨折修復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下載.jpg (33.45 KB, 下載次數(shù): 171)
下載附件
2021-6-22 08:29 上傳
前不久,小李被人一拳打中右眼,右眼眼眶周圍皮膚淤血紅腫,更嚴重的是他發(fā)現(xiàn)右眼向上向下轉動疼痛、轉動受限,轉動時偶有嘔吐,而且兩個眼睛看東西重影,頭暈惡心。
小李焦急地來到河南省立眼科醫(yī)院,向該院眼鼻相關疾病科副主任柴昌求助。柴昌為患者進行仔細體格檢查,確定頭部其他部位和眼球沒有明顯損傷,右眼視力沒有下降,判斷患者右眼外傷后右眼下直肌及周圍組織崁入眼眶下壁骨折缺損間隙,隨后給患者開具眼眶CT檢查明確診斷。
眼眶CT結果顯示,患者右眼下壁骨折。這該如何解決呢?柴昌說,眼眶眶壁骨折整復手術是眼眶骨折常見手術,手術的目的是將崁頓在眶壁骨折縫隙里的眼肌、脂肪及纖維結締組織復位,復位后將眼眶壁骨折缺損區(qū)域眶底板填充修補。既往手術常采用鈦合金眶底板修補骨折缺損,但其本身是異物,有排異、感染等風險,且術者常根據手術經驗進行眶底板塑形,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柴昌團隊采用3D打印技術打印頭顱模型輔助下聚酯類可吸收眶底板,術后可逐漸完全吸收形成致密瘢痕組織替代骨壁缺損區(qū),眶內無任何異物殘留,對于中等以下眶壁缺損具有良好的修補作用。同時,3D打印頭顱模型輔助塑形,使用患者自己的眼眶CT數(shù)據,塑形后的眶底板與患者自己眶底骨質貼合嚴密,術后效果極佳。
在受傷后2周,柴昌團隊根據患者自身眼眶CT數(shù)據,個性化打印患者3D頭顱模型,并在高倍顯微鏡下為其進行了結膜小切口入路3D眼眶模型下可吸收眶底板眶壁骨折整復術,術后患者眼球轉動明顯好轉,雙眼視物重影消失。
統(tǒng)籌:劉旸
責編:張馳
|
上一篇:3D打印助力山西安健教授團隊首次應用VenusA-Plus成功救治兩名復雜病變主狹患者下一篇:多室水凝膠纖維誘導細胞組織定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