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個“蝴蝶效應”這個理論,當大洋的彼岸蝴蝶扇動它的翅膀,在大洋另一端可能會引起另一場颶風。而今天我們討論的也和蝴蝶有關,那就是來自加州理工學院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從蝴蝶翅膀的結構中獲得靈感,設計出可以更有效吸收光和熱的創(chuàng)新型3D打印太陽能電池板。
微信截圖_20171024142156.png (288.84 KB, 下載次數(shù): 78)
下載附件
2017-10-24 14:22 上傳
作為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來源,光伏電池已經(jīng)可以吸收太陽光并轉化為電力。這很環(huán)保,對我們的氣候的影響非常的小,盡管吸收效率有限,這意味著太陽能相 對于傳統(tǒng)能源來說比較昂貴,并沒有像傳統(tǒng)能源一樣廣泛推廣使用。薄膜太陽能電池在捕獲光線方面尤其缺乏。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改善這種狀況,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比自然世界本身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呢?
微信截圖_20171024142219.png (281.55 KB, 下載次數(shù): 94)
下載附件
2017-10-24 14:22 上傳
(圖片:Radwanul Hasan Siddique,KIT / Caltech)
這種鱗翅目昆蟲家族的成員生長在南亞和東南亞,它具有獨特的翼結構,可以參考開發(fā)更有效的小型光伏結構性細胞。它的翅膀被微小的鱗片覆蓋,可以在各種不同的角度和波長范圍內(nèi)收獲陽光。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是未來設計微型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與許多先進的工程研究項目不同,“大自然”母 親免費提供給他們。
微信截圖_20171024142224.png (422.23 KB, 下載次數(shù): 95)
下載附件
2017-10-24 14:22 上傳
加州理工學院的Radwanul Siddique說:“這種蝴蝶翅膀的結構設計基于波峰和小孔同時提供良好的機械穩(wěn)定性,同時以高效率收獲光!膘`感來自蝴蝶的生理和3D打印技術,Siddique和他的團隊根據(jù)他們的顯微圖像,決定創(chuàng)建一個昆蟲翅膀的虛擬3D模型。然后,他們計算這些3D模型具有的光吸收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的光學性質(zhì)。研究人員讓一些太陽能電池從硅樹脂中模仿出翅膀的鱗片狀納米孔結構。然后在這些面板上進行測試,與以前的結構相比,光吸收增加了200%。
微信截圖_20171024142235.png (235.98 KB, 下載次數(shù): 81)
下載附件
2017-10-24 14:22 上傳
(圖片:Radwanul Hasan Siddique,KIT / Caltech)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繼續(xù)致力于設計光伏吸收器,希望進一步提高光收集能力。
來源:光伏盒子
延伸閱讀: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通過3D打印降低太陽能電池制造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