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928396630a454dad97a9dd3c2553d3.gif (448.73 KB, 下載次數(shù): 137)
下載附件
2017-9-15 14:43 上傳
可變形3D打印結構是3D打印研究方面的一個有趣分支。這類結構的特點是可以通過預編程從一種形態(tài)變成另一種形態(tài),但通常來說必須有熱、電、水等外界條件的刺激。但近日南極熊獲悉,著名美國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打破了這一局面 — 他們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開發(fā)出了一種新的自折疊3D打印結構,而它居然無需任何外界刺激就能自動變形,只要從打印床上取下就會瞬間自折疊變成另一個樣子,就像上面這樣。
很有趣對吧?那么問題來了,原理是什么呢?據(jù)南極熊了解,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結構的上面幾層和下面幾層都采用了一種新材料。該材料在被打印完成并固化后會伸展,而不像其它材料那樣收縮。所以,一旦將整個結構從打印臺上取下,其頂層和底層便會立即伸展,帶動整個結構變形。而變形之所以在打印過程中不會發(fā)生主要是因為結構的下表面與平臺的粘合力足夠強。
微信截圖_20170918170251.png (411.87 KB, 下載次數(shù): 109)
下載附件
2017-9-18 17:03 上傳
據(jù)MIT團隊介紹,新材料的這種有趣特性主要與構成材料的分子鏈有關。這些分子鏈都是由丙烯酸異辛酯單體構成的,但卻有長有短。當將這種材料的打印層被紫外光固化后,其中的長鏈便會銜接起來,形成錯綜復雜的網(wǎng)絡。而當?shù)?個打印層完成后,其中的短鏈則會滲入已經(jīng)被固化的第1層中。在那里,短鏈和長鏈會形成一種張力,而這正是結構被取下后會立即變形的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目前還成功做到了控制這種結構的折疊角度。在實驗中,他們設定了一個角度,然后強行把結構的4條腿掰開到更大的角度。但當外力消失后,角度便迅速恢復到了原先的程度。
微信截圖_20170918170223.png (186.08 KB, 下載次數(shù): 107)
下載附件
2017-9-18 17:03 上傳
對于這種新材料的應用,研究人員認為是制造具有復雜3D構型的傳感器、顯示屏和天線。而更遙遠的未來,它或許還能被用于3D打印機器人。另外,對該材料機理的進一步研究還有助于其它應用。比如,目前用許多高分子材料3D打印的物體在固化之后會有 1%-3%的收縮,而新材料完全相反的伸展特性或許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MIT團隊已經(jīng)將這項研究的論文發(fā)表到了美國化學學會的《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期刊上,而南極熊也已經(jīng)將它搞到手了。如果你感興趣,就點擊下載后面的附件自行閱覽吧!
南極熊.3D打印自折疊電子元件.pdf
(498.36 KB, 下載次數(shù): 357)
2017-9-15 16:3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延伸閱讀:
《能吃的4D打。?MIT研制出“可變形”意大利面》
《哈佛開發(fā)出新型水凝膠4D打印結構 — 遇水即可自動變形》
南極熊,3D打印專業(yè)媒體平臺。點擊進入網(wǎng)址http://www.lhkhtyz.com/
編譯自 3ders & 3DPRINT
|
上一篇:年產(chǎn)能750噸!Arcam第二座3D打印金屬粉末工廠開始運營下一篇:新款工程級3D打印ABS線材:良好兼容水溶性PVA支撐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