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熊友向南極熊爆料,世界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期刊,Nature上刊登了一個新技術,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術,把二氧化硅混合光敏材料,打印成型,經過脫脂、燒制后,得到透明的玻璃。
這種技術工藝路線,無疑會給現在的光學玻璃、普通玻璃產業(yè),帶來深遠的影響。
下面請看詳細的技術工藝
131732ces70eaqddbz0alj.png (549.58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2017-5-19 12:11 上傳
不久之前,德國Karlsruhe理工學院在玻璃3D打印技術上取得了值得矚目的新突破 — 通過使用一種全新的納米復合材料,他們用最普通的光固化(SLA)3D打印機就打印出了透明、耐熱、抗震的高質量二氧化硅玻璃。更棒的是,這些玻璃還能擁有極為復雜的形狀和非常小的尺寸。下面,南極熊就為詳細介紹一番:
正如前文所說,這項突破最關鍵的部分就是使用了一種新的納米復合材料。據悉,該材料是由平均直徑40納米的無定形二氧化硅(石英)顆粒和可被紫外線固化液態(tài)聚合物組成的,在365納米的波長下光傳輸率高達66%。相比之下,一般的鑄造納米復合材料僅為4%。
而整個制造過程其實并不復雜(下圖):
①通過光固化(SLA)技術打印出玻璃雛形
②將雛形置于1300℃高溫下做燒結脫脂處理,去除其中的粘合劑(非玻璃成分),從而得到最終成品 — 透明的二氧化硅玻璃
1.png (103.4 KB, 下載次數: 118)
下載附件
2017-5-19 12:13 上傳
這種3D打印玻璃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無孔,表面光滑 ,透明度較高,熱膨脹系數較低,耐熱,抗震等。而它們均可以與用傳統方法制造出來的玻璃媲美。
新建位圖圖像.bmp (90.29 KB, 下載次數: 116)
下載附件
2017-5-19 12:21 上傳
▲耐熱性測試:火焰溫度為800℃
下圖是燒結后的玻璃與這種高分辨率納米復合材料的特征。其中a)是X射線光電子能譜,b)是拉曼光譜(與傳統玻璃的對比),c)左是紫外-可見光傳輸率(與傳統玻璃對比),c)右是鑄造用納米復合材料與這種新型SLA納米復合材料
1.JPG (70.26 KB, 下載次數: 117)
下載附件
2017-5-19 14:38 上傳
由于SLA技術本身的打印精度就很高,這些玻璃品的形狀可以很復雜,尺寸也可以非常小。另外,如果在原材料中摻入金屬,這些玻璃品還能擁有不同的顏色。
2.png (92.94 KB, 下載次數: 92)
下載附件
2017-5-19 12:24 上傳
▲文字(左)和椒鹽卷餅(右),比例尺均為5毫米
3.png (226.58 KB, 下載次數: 103)
下載附件
2017-5-19 12:33 上傳
▲城堡大門(左,比例尺270微米),典型的微流控芯片(右,比例尺200微米)
新建位圖圖像.bmp (214.51 KB, 下載次數: 111)
下載附件
2017-5-19 12:33 上傳
▲微光學衍射結構 (左,比例尺100納米),微透鏡(右,比例尺100納米)
4.png (106.89 KB, 下載次數: 110)
下載附件
2017-5-19 12:10 上傳
▲顯微放大,可以看到明顯的層狀痕跡(層厚20微米)
Karlsruhe理工學院表示,這種方法未來可以用于制造智能手機需要的復合鏡頭、下一代微處理器的組件。但其實,它的應用范圍遠不止如此,從玻璃裝飾品到建筑物上使用的各種復雜外形的玻璃板都能制造。
實際上在南極熊看來,這項研究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實現了用光固化(SLA)技術打印玻璃,與已經出現一段時間的光固化(SLA)打印陶瓷類似,只不過材料中的主要成分由陶瓷換成了玻璃。要知道目前幾乎所有其它的玻璃3D打印采用的都是FDM技術,即用1000℃高溫融化玻璃絲,然后擠出,最后層層堆積成3D實體。而SLA目前已經相當成熟,普及率僅次于FDM。所以,只要解決材料方面的問題,用SLA打印玻璃就能夠大規(guī)模普及,從而徹底改變玻璃制造行業(yè)。
南極熊現在已經搞到了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留下郵箱向南極熊索要。
|